(相关资料图)
本报讯(碧改办) 近年来,碧江区着力构建“网格化”体系,创新工作机制,强化统筹调度,聚焦监督重点,切实打通基层监督“最后一米”。
创新工作机制,基层监督更“严密”。制定《碧江区村(社区)“网格化”监督实施方案》,借助“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”模式,构建以乡镇(街道)纪委(纪工委)统筹、村务监督委员会主导、网格监督员和网格监督联户长参与的“网格化”监督体系,打通基层监督“最后一米”。采取“一年一聘”“一年一评”和“一年一走访”等方式,将优秀监督联户长纳入村(居)务监督委员会后备力量人才库予以重点培养,激发“网格化”监督人员活力。截至目前,碧江区纪委监委督促指导15个乡镇(街道)纪委(纪工委),将辖区97个村(社区)划分为758个监督网格,选聘1160名网格监督联户长。
强化统筹调度,基层监督更“有力”。建立班子成员督导指导机制,每季度到乡入村督导“网格化”监督工作,按照“示范带动,全面规范”原则,从阵地建设、台账建立、工作运转等方面开展指导,解决工作推进困难问题。建立“乡统筹、村主导”工作运行机制,按照“一月一清单、一月一例会、一月一调度、一月一培训”的形式,统筹调度“网格化”监督相关工作,有效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。截至目前,调研指导18次,乡镇纪委下发监督任务清单7次,统筹调度42次,组织召开专题培训会16场次。
聚焦监督重点,基层监督更“有效”。聚焦上级决策部署,灵活采取列席会议、走访群众等多种监督方式,重点围绕整治农村滥办酒席、惠农政策落实、项目资金落地、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监督,抓住村务、组务议事决策公开、村组财产管理情况等关键和薄弱环节,着力发现并查处村组干部不作为、乱作为,从项目实施中吃拿卡要、贪污挪用等问题,推动项目资金在村一级规范使用、落地见效。今年以来,全区“网格化”监督发现问题598个,督促整改520个,问题转线索33个,线索转立案8件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