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资讯 > 正文

每日速递:被“拆穿西洋镜”的木心,与他心中的屈原:能与屈原共存亡,心也渐渐平了

2023-06-21 15:00:20   来源:顶端新闻  

上世纪80、90年代,在唐人街的一家东方书局里,展示大量屈原的书籍,一位读者很喜欢,可他太穷了,买不起,于是偷偷带着小纸条去抄录,让人奇怪的是,他没觉得这样的做法有什么不妥,反而认为这是一种贫穷的浪漫。没想到过了若干年,他的作品在华人圈内遍地开花,尽人皆知。

这位读者就是木心。与常人不同,他似乎喜爱"被人拆穿西洋镜",觉得西洋镜被拆,才有意思。他自己的作品就多次致敬屈原的《楚辞》:《哥伦比亚的倒影》《九月初九》都是赋,如果有人点破这点,就如搔到他的痒处,他会觉得非常有意思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在他眼中,文学是可爱的,生活是好玩的。

从1989年到1994年整整5年,木心给旅美的艺术家和同行开讲世界文学史,开启了"文学的远征"。这就是后来《文学回忆录》的雏形。

他说:《诗经》《楚辞》是中国文学的两张硬弓。

他因《诗经》被弄成教条而愤愤不平,也因《楚辞》没被孔子修改而觉幸运。

木心的《文学回忆录》中讲到,三国、汉朝、魏朝,直到清末文学家,甚至鲁迅,皆受楚辞影响。后来的赋,皆直接来源于《楚辞》。

木心讲课不拘一格,天马行空,卧西怀东,或坐东望西。

比如他把但丁与屈原对比。

他说:政治抱负、生活、爱情都失败,更可以是伟大的文学家,譬如但丁和屈原。

他说:"《神曲》是立体的《离骚》,《离骚》是平面的《神曲》。"

我们熟悉的"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"、"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"皆出自《离骚》。

楚怀王要立宪令,由屈原起草,大臣上官靳尚嫉妒屈原就告黑状,说他每写一条就说"除我之外,谁写得出?"于是楚王不悦,疏远屈原,屈原恨谗言又叹楚王糊涂,报国之心被阻,写《离骚》抒怀。

公元前278年,屈原自沉汨罗江。

沉江之前,还有一个故事,拓展一下:

楚辞的《渔父》,写的是屈原沉江前与渔父的对话。渔父是一位避世隐身、垂钓江边的隐士,他劝屈原妥协世俗,不必高举独醒大旗,而屈原则强调"宁赴湘流,葬于江鱼腹中"也要保持自己的节操,与《离骚》中"虽体解吾犹未变"的呐喊如出一辙。

两种角色之间的碰撞和对话,展示了不同价值观下的选择,更凸显屈原不愿随波逐流,保持内心的清明与自由的可贵,不按常理出牌的屈原,是不是也给我们现实中的人上了一课?

司马迁同情屈原,将其写入"列传"。

屈原遭遇不幸,被诬告的时候,写出了《九歌》。《九歌》本是楚国民间的宗教民歌,屈原改时,不动声色把自己放了进去,全是心情的起伏,充满辞藻,却又起伏流动,所以木心说其"超人间,又笼罩人间"。无论神、鬼,都是人性的升华,比希腊神话更优美,更安静。

木心说,屈原的离骚能和西方交响乐相媲美:"《楚辞》,起于屈原,终于屈原。"

文学艺术,创作难,欣赏更难。

木心讲的文学史,可以把文学比喻成各种东西,让人眼界大开,所以他的文字不仅打通了东西方文化,还打通了我们的任督二脉,让我们欣赏作品的眼界和功力相比自己以前,可以形成"降维打击"。

木心对翻译是绝望的,他觉得屈原无法译成英文,陶渊明无法译成法文:"我活在方块字里,死在方块字里,想想能够和屈原、陶渊明、老子共存亡,心也就渐渐平了。"

木心的西洋镜拆得好,自己爽快,读者也痛快。

屈原不是这个世界的人,但依然是这个世界的风景。

端午安康!

#上顶端过端午#

#我的顶端时刻#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

Copyright www.caikuang.b41.cn 版权所有
网站备案号:琼ICP备2022009675号-13
邮箱:435 227 67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