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黄河从青藏高原发源,本一路在峡谷中奔流,然而自黑山峡进入宁夏境内后,变得“收敛”了些许。古人利用宁夏平原独特的地理条件,“天堑分流引作渠,一方擅利溉膏腴”,成就了“天下黄河富宁夏”的引黄灌溉传奇。
引黄古灌区地处黄河上游的宁夏平原,始于秦汉屯垦,至今,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。历朝各代不断开凿出秦渠、汉渠、唐徕渠、汉延渠等引黄古渠,逐步形成了宁夏平原密如网织的古老灌区。
宁夏引黄古灌区的开端,是秦汉时期的戍边屯垦。
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中记载:“后秦灭六国,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,悉收河南地。因河为塞,筑四十四县城临河,徙适戍以充之。”秦统一六国后,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,屯垦于塞上,在此建城置县,迁数万人至此垦殖守边,产生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,引黄灌溉农业得到初步开发。
两汉时期,开始大规模向宁夏北部移民戍边,引黄古灌区得到快速开发。而后,历朝均修浚旧渠、不断开挖新渠,灌区范围持续扩大。
历代开凿的秦渠、汉渠、汉延渠、唐徕渠、东干渠、西干渠、惠农渠、大清渠、泰民渠、七星渠、美利渠、跃进渠、羚羊寿渠、羚羊角渠 14 条引黄灌溉古渠流润千秋、惠泽至今。
纵览宁夏千百年屯垦史,其主观上是屯垦戍边,但客观上却是对宁夏引黄古灌区水利建设的开发利用,促进了古灌区文化遗产的形成。黄河灌溉了肥沃的宁夏平原,使宁夏拥有了“塞上江南”的美称。“塞上江南”是对宁夏古灌区文化遗产的最经典概括,不仅指贺兰山下果林成片,黄河两岸稻浪千重,而且蕴含着古往今来、塞北江南多元文化的融合。
2017年,宁夏引黄古灌区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并授牌,国际灌排委员会盛赞:宁夏引黄古灌区是世界灌排工程的典范,是古代水利工程的经典,代表着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卓越成就,与长城一样,是秦汉以来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见证。
封面新闻记者 苟春 宋潇 李佳雨 部分资料源网络
关键词: